梧桐台 —— 纺织服装产业服务平台

服饰产业互联网服务平台,线上线下,助您快速实现商业价值

新用户注册 立即登录
换一个
获取短信验证码
×
×

现场: 2020第四届中国纺织非遗大会在沈阳成功召开

发布时间:2020-09-22  阅读数:10572

实际上,本次非遗大会在沈阳的召开,还有更深层次的作用,那就是在促进纺织非遗与旗袍产业有机链接同时,必将形成传承发展浓厚氛围,为此,纺织非遗无疑会借势向辽宁乃至东北地区辐射和延展,让纺织非遗成就人民美好生活发挥更大作用。


时间:2020年9月21日
地点:沈阳辽宁大厦多功能厅
今天,2020第四届中国纺织非物资文化遗产大会在此胜利召开。



第四届中国纺织非遗大会由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中共沈阳市委宣传部主办,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非物质文化遗产办公室、辽宁省纺织服装协会、沈阳盛京满绣文化产业集团有限公司承办,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新闻中心、中国纺联驻广东潮州传统工艺工作站、桐视界(辽宁)非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协办。

大会议程丰满,上午是主题大会;下午是专题论坛。晚间还有振兴纺织非遗大家谈的活动。







直播中


作为配套在沈阳故宫大政殿还组织了“承古融今——纺织非遗沈阳故宫展”,中国工业博物馆精品展和辽宁大厦的非遗手作闪送共得到了来自全国三十余家非遗文创企业、高等院校、传承人的积极参与。参展作品涵盖棉毛麻丝以及荣昌夏布、蓝印花布、手织土布、宋锦、织锦、蜀锦、挑花、缠花、朝鲜族服饰、西南民族服装、满族刺绣、蒙古族刺绣、传统蜡染、扎染等多种技艺门类,通过聚合全国纺织非遗创新产品,促进传统文化交流,开拓产品创新思维。(可惜,阿春到会时间较晚,没有来得及去拍摄报道。)

大会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密切关注。

上午的大会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孙淮滨主持

领导致辞

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副司长钟建波致辞

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副司长曹学军致辞

领导嘉宾合影留念

主旨报告

提振非遗消费  创享美好生活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党委书记高勇

报告中指出,纺织非遗事业作为我们行业发展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今年形势受到了严重的影响,纺织非遗人没有退缩,而是勇于担当,逆势而上。在抗击疫情中彰显了他们的特殊贡献,在扶贫攻坚中展现了他们坚守的斗志,在复工、复产、复试中彰显他们的创作热情和务实作为,在网络平台带货直播中呈现了他们的睿智身影。
当纺织非遗真正形成品牌,就会带来市场认可度、美誉度,进而赢得消费者青睐。纺织非遗就能真正融入现代生活,实现创造性发展,创新性转化,为人民带来美好生活和使命追求。百姓日用即为道,让我们携起手来,为提振非遗消费,创享美好生活而努力。



主题演讲

传统文化与设计创新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博导李薇
她从概念、实践者、原创者、传播者和原动力五个方面阐述了非遗、传统、时尚的传承与创新的 重要的内在的关系,同时汇报了自己走入田野的考察与研究以及国际交流的各种展览、推广介绍秀等大量工作。她强调寻求个人胎记,只有理解了中国文化的内涵后,才能给你更好的理解非遗外化的存在。

非遗传承与扶贫攻坚
——国家级非遗项目蜀绣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郝淑萍

非遗文创产业化路径
——中国民族服饰研究会会长、国家非遗保护工作专委会、教授杨源

非遗既映证了人类社会的文明进程和生产生活实践,又以其精神与智慧的形态方式流传至今,是人类文化多样性的重要体现,也是中华民族身份和中国文化主权的有力象征。保护和利用好非遗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培育民族精神、推动人类文明对话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这也是政府和社会各界的一致共识。国家为此颁发一系列重大国策,全面复兴优秀传统文化。
如何理解非遗的创新发展?她说: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发展,就必须做到:仪式扶持非遗传承人,鼓励坚持,传承技艺;二是加强创新设计,开展商业运营,营造良好的文化生态环境,形成创新设计产业化和良好的商业模式。

中国纺织非遗的国际传播

——北京德怡华商贸有限公司设计师、创始人凯瑟琳.冯.瑞星博(德国)

下午的专题分享分为两大专题
嘉宾主持:著名时尚艺术家、中国服装设计师金顶奖获得者、中国纺织非遗推广大使刘薇


专题一:推广大使共话纺织非遗发展之道


北京服装学院教授、中国十佳时装设计师郭瑞萍

无招胜有招!达到目的,最完美的就是浑然天成。追求中国式的美感,言外之意,话外之音,委婉、隐约的表达,不要符号化的拼贴。所谓非遗,当年一定是时髦的,而当今就是要活化。注意在传承与创新之间要做适当的平衡。


江南大学设计学院教授张毅

张毅:20 15年起一直在做非遗传承人的培养,过程中不断深刻体会到,让非遗融入当代生活极其重要。他提示,研究与调研要注意一些问题,非遗自身的发展与变化和创新;,分三种类型讲解了什么才算是非遗,他强调要注意提高品牌后面的文化软实力,同时为自己能参与今天这样的变革发展而感觉到幸运。


杭州小巷三寻手织布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郑芬兰
总讲述了自己小巷三寻的创业经历  一块土布里的人文、乡情,传统的相关的各种美丽故事。她说:永远只做生活中的日用品,不做博物馆里的展览品。还讲了自己的近期通过社会合作让一个民宿梦想正在实现纺织品与民宿结合。

开物成务文化 科技(深圳)有限公司创始人王素娟
开物成务其实来自易经,通晓万物才能结构再造,是价值观也是方法论。非遗首先是个文化概念,创意的源泉就是渊远的中华文化。以百鸟朝凤里“小鸟”为例,阐述了自己商业运行的思路,协同创新,“开”的是我,“成”的也是我,我就是一个架桥人。我们现在需要的是不断地推广!也需要学院的帮助,


专题二:名家学者共话旗袍文化振兴之路

嘉宾主持:辽宁省纺织服装协会会长、中国纺织非遗推广大使王翀
王会长对于辽宁省的纺织非遗情况十分熟悉,不停提问启发着嘉宾的发言与分享。还时不时地发表一些精彩的观点。例如——
旗袍是袍不是褂,变与不变,有特殊的内在的要求,有的变了就不是袍了。旗袍太经典,所以创新有一定难度的。


沈阳故宫博物馆副馆长李理
李副院长如数家珍,从收藏的200多件旗袍开始讲起,以大量的史料解释了为什么把沈阳(盛京)定名为“旗袍故都”,很长见识。

大连工业大学民族服饰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导曾慧
曾慧说自己也是满族人,2000年开始满族服饰的研究一路走来,感触印象最深的是调研在新宾,一位79岁老人从箱子底拿出了一件旗袍……她讲述了几个真实的故事,说明了如何让传统服饰文化能深扎百姓人心。同时也说明了院校目前的相关课程的设置。


内蒙古科右中旗蒙古族刺绣协会会长 白晶莹

非遗文化如何发展,我认为是 五句话:
一是稳妥,二是精准,三是包容,四是望远,五是坚持再坚持.并讲解了蒙袍与旗袍的基本区别。(很精彩!)

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副会长、金顶奖获得者计文波
计文波从服装设计师的角度如何看待非遗的传承与创新,提出了我们究竟要的是什么结果?要提高民族文化自信,担当民族责任!社会的推广行为和商业行为一定要注意正确的结合点,参加了一天的会,受教啦,感触很多。中国的品牌新的阶段已经开始,要有跟你更多的大师和大使,作品,要高级,要内涵,要调性,应该要比祖先做得更好!给中国的设计师们多鼓鼓劲!这次大赛起步很好,但要研究旗袍的特有的属性;最好要有标准。建议在旗袍文化里要更精准。

2019/2020中国纺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报告》发布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孙淮滨作发布


合作签约颁牌环节

1、中国纺联非遗办与武汉纺织大学签约——推动纺织非遗发展战略合作协议

签约代表人:中国纺联非遗办负责人陆茵和湖北省非遗研究中心(武汉纺织大学)常务副主任赵金龙

2、中国纺联非遗办与辽宁省纺织服装协会、广东省服装服饰行业协会签约中国纺联非遗办辽宁工作站、广东工作站协议并颁发工作站牌匾


签约代表: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孙淮滨,辽宁省纺织服装协会会长王翀,广东省服装服饰行业协会会长卜晓强

联动倡议
中国纺织非遗推广大使联动协议

在走完大会全部流程后,我们终于明白:为什么今年的纺织非遗大会选择在沈阳召开?

正如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非物质文化遗产办公室负责人陆茵之前所说:是因为与沈阳旗袍节结了缘。

众所周知,中国纺织非遗大会,是国内目前非遗大类中唯一由国家级行业组织举办的品牌大会和纺织非遗传承发展成果交流的行业性最高平台,受到国家文旅部、工信部等高度关注和支持;而沈阳素有一朝发祥地,两代帝王都的美誉,作为‘旗袍之都’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中国旗袍文化节’的成功举办,使沈阳市已经为全国文化知名地标。

正是基于此,2020年度中国纺织非遗大会与第二届中国旗袍节的强强联合具有深度合作的基础,相互借势进一步扩大各自的平台与品牌影响力。同时也能实现纺织非遗的活化传承,以及进一步疏通纺织非遗面临渠道不畅的困难。

实际上,本次非遗大会在沈阳的召开,还有更深层次的作用,那就是在促进纺织非遗与旗袍产业有机链接同时,必将形成传承发展浓厚氛围,为此,纺织非遗无疑会借势向辽宁乃至东北地区辐射和延展,让纺织非遗成就人民美好生活发挥更大作用。


文章来源:杭州阿春公众号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为尊重版权,我们尽量标注文章来源,若不愿被转载或涉及侵权,请及时通过在线客服和邮箱联系,邮箱地址:wutongtai@wttai.com,我们将第一时间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