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台 —— 纺织服装产业服务平台

服饰产业互联网服务平台,线上线下,助您快速实现商业价值

新用户注册 立即登录
换一个
获取短信验证码
×
×

【地方两会·纺织声音②】产业集群地代表坦言“痛点” 寻找转型升级“金钥匙”

发布时间:2021-02-08  阅读数:7586

近期,全国地方人大和政协会议陆续召开。作为制造行业的重要力量,纺织业的代表深入调查研究,在“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上双向发力,在地方两会期间积极建言献策。为更好聆听纺织声音,《中国纺织》杂志编辑部推出“地方两会·纺织声音”系列报道。

近期,全国地方人大和政协会议陆续召开。作为制造行业的重要力量,纺织业的代表深入调查研究,在“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上双向发力,在地方两会期间积极建言献策。为更好聆听纺织声音,《中国纺织》杂志编辑部推出“地方两会·纺织声音”系列报道。

安徽省人大代表霍辉
“白云之乡” 打造国家级高品质纺织服装制造基地

安徽省安庆市望江县素有“白云之乡”美誉,是全国新兴纺织产业基础县、优质棉生产出口基地县。多年来,望江县纺织服装业形成产业集群,成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推动力,但面对经济发展模式转变,产业集群也亟待转型升级。
安徽省人大代表、望江县县长霍辉介绍,望江县植棉面积最高时达42.3万亩,皮棉总产达3.9万吨,产量居安徽第二。纺织服装业一直是望江县主导产业之一,现有棉纺服装制造企业403家,形成了集轧花、粘胶、纺纱、织布、印染、印花、成衣、水洗、包装于一体的纺织产业集群。望江县纺织服装产业集群(基地)上榜安徽省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基地)名单。2020年,望江县纺织服装产业产值超120亿元。
虽然集群发展的纺织服装产业,已经成为望江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推动力,但霍辉也坦言,随着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包括创新动力不足、产业配套不完善、人才资源匮乏等在内,集群发展模式中存在的一些“痛点”也逐步显现。
霍辉建议,安徽省委、省政府可以出台政策,激励纺织服装企业提升创新能力,加快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高端纺织服装产业集群。通过激励纺织服装企业提升创新能力,可以在产业价值链层次补短板,大力推广新材料新工艺,引进先进设计理念,攻克一批制约行业发展的关键共性技术,提升产品档次,助推全省纺织服装产业由“数量经济”向“品牌经济”转型。
霍辉介绍,望江县将以产业集群化发展为重点,按照“绿色、节能、环保”的要求,推进纺织服装企业“机器换人”和智能化改造,实现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加快纺织服装产业平台建设,打造国家级高品质纺织服装制造基地。
同时,望江县将紧紧围绕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不断加快纺织服装产业集群(基地)建设,预计通过三年建设发展,该县纺织服装产业集群(基地)可带动就业5万人,产值规模达到260亿元,力争成为中部地区纺织服装行业示范基地。


辽宁省丹东市人大代表
做大做强纺服产业 重塑“轻纺名城”

为继续推动产业做大做强,重塑丹东市“轻纺名城”品牌,建议如下:
1、强化顶层设计,夯实产业发展“基本盘”。一是坚持规划引领,谋划发展“一盘棋”。高起点、高标准编制“十四五”时期纺织服装产业专项规划,推动我市成为国内外知名的智能制造服装供应链基地和国家级应急产业基地。二是加快园区建设,培育竞争新优势。实施“满园扩园”行动,以“亩产论英雄”,支持各地区依托各自优势打造各类产业基地。三是提升承载能力,完善产业生态圈。推动建成纺织服装面辅料流转中心,整合闲置厂房建设行业展示中心,打造公共服务平台,为基地、园区提供全流程服务。
2、强化精准招商,按下产业发展“快进键”。一是找准短板,发挥招商引资“乘数效应”。做好“无中生有”文章,拉长链、补短板、强弱项;做好“招强引优”文章,重点引进影响力大、拉动力强的重量级项目;做好“以旧带新”文章,善于利用原有产业基础,勇于培育新产业业态、探索新商业模式。二是集聚资源,发挥招商引资“集群效应”。紧盯世界500强和国内行业领军企业,争取再引进几个龙头企业,重点关注具有较高知名度的丹商企业。三是搭好平台,发挥招商引资“磁场效应”。继续办好(中国丹东)时装周,依托丹东纺织服装协会实施“协会招商”,充分亮出丹东优势。
3、、强化创新引领,跑出产业发展“加速度”。一是推进科技化转型,加快产业技术升级。营造适合创新的生态环境,助力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鼓励企业建立“飞地型”研发基地,构建更加开放的创新链与合作网。二是推进数字化赋能,加快产业智能升级。实施互联网+、机器人+、标准化+,运用工业互联网、大数据、智能制造等新技术,全面提升产业数字化水平。三是推进时尚化发展,加快产业品牌升级。以唐人服饰、瑞沃尔等自主品牌为引领,创建品牌矩阵,特别是要再造柞蚕丝绸品牌,形成丹东独有的时尚IP。对“中国运动户外服装名城”“中国防护纺织品名城”进行立体宣传,建立起区域品牌的整合传播体系。
4、强化政策服务,蓄足产业发展“活水源”。一是在政策扶持上加力度。成立纺织服装产业发展基金,用于支持企业创新。二是在“降本减负”上增厚度。加大税费清理力度,完善动态收费机制,减轻企业负担。三是在企业服务上升温度。推进“店小二”领办制服务模式,为企业提供“一站式”高效服务。四是在品牌保障上提高度。制定品牌培育计划,鼓励企业通过参展推广品牌和拓展加盟商,支持企业开设线上线下专卖店,畅通销售渠道。
5、强化人力支撑,稳住产业发展“压舱石”。一是聘好专业人才。既要着眼“塔尖”,更要关注“塔基”,切实提高人才招引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二是用好技术人才。鼓励校企联合办班、开展定向培养,并与精准扶贫相结合,让更多适龄青年、弱势群体通过技能培训上岗就业。三是用足外埠人员。对现有外埠用工归口管理,并利用好当下外埠用工红利期,加速招商引资,壮大我市纺织服装产业体量。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大代表阿迪姑·哈生
找到发展纺织行业全产业链的“金钥匙”

新疆巴楚县工业园区管委会三社区党总支书记、巴楚县巴楚镇人大主席阿迪姑·哈生表示,发展纺织行业全产业链,是突破喀什地区纺织服装产业瓶颈的“金钥匙”。
阿迪姑·哈生表示,“发展染整业,有利于推进全产业链招商,就业容量也会不断扩大,从而带动物流、商贸、餐饮等行业的发展。”
阿迪姑·哈生代表认为,喀什地区棉花产量和棉花储备量较大,其中,巴楚县具有棉花期货交割库的优势,已成为南疆棉花集散中心。围绕优质棉花种植、轧花、籽棉加工、纺纱、织布等环节,喀什地区补链强链,纺织服装业取得长足进展。但因缺乏染整环节,导致产业链条不完备,产业生态不完整,形不成产业集群,致使企业成本增加,制约了纺织服装行业的发展。
“如果能打通产业链断点,喀什地区自产棉花就可以全部就地纺纱、织造,服装全系列、家纺、产业用纺织品等能得到全面发展,减少企业运输成本和时间。”阿迪姑·哈生代表建议,可以考虑将喀什地区发展染整项目列入相关规划中。当然,在发展中,还要着力考虑生态环境方面的问题,引入节能环保智能染纱等染整企业,配套建设好工业污水处理设施,对于符合各类指标的企业给予一定的政策和资金支持。
阿迪姑·哈生代表表示,染整企业应采用数字化、智能化的染整技术装备,使用染整清洁生产技术,比如酶处理、低尿素印花等,通过功能性整理技术、新型染色加工技术,实现产业绿色发展。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为尊重版权,我们尽量标注文章来源,若不愿被转载或涉及侵权,请及时通过在线客服和邮箱联系,邮箱地址:wutongtai@wttai.com,我们将第一时间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