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台 —— 纺织服装产业服务平台

服饰产业互联网服务平台,线上线下,助您快速实现商业价值

新用户注册 立即登录
换一个
获取短信验证码
×
×

“数字”秘钥,开启桐乡“智造”未来

发布时间:2021-09-19  阅读数:7853

今年,桐乡将产业发展格局优化为“1+3+1+X”,将数字经济放在桐乡经济建设中更加突出的重要地位、引领地位、核心地位,将数字经济确立为桐乡的地标产业,举全市之力进行打造。如今,“无经济,不桐乡”“无数字,不桐乡”已然成了百万桐乡人的强烈共识和自觉追求。


这是一组“云”上桐乡的数据:从2014年到2020年,数字经济企业数量从355家增加至2443家;规上数字制造业产值从49亿元增长到164.12亿元。


近年来,浙江将万物数字化浪潮视为推动经济社会变革的最大变量,将数字经济作为“一号工程”打造。今年2月,浙江吹响数字化改革号角,引领经济社会发展全方位跃升。


图片


对于世界互联网大会永久举办地桐乡而言,数字化早已不是陌生名词。自2014年大会落户以来,桐乡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建设好乌镇、发展好桐乡”的殷切嘱托,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深入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工程”决策部署,充分承接峰会红利,紧紧围绕产业数字化,大力推进“互联网+”改造,走出了一条具有桐乡特色的数字经济发展之路。


正如市委书记齐力在2021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新闻发布会上答记者问时所言,大会永久落户以来,桐乡数字经济发展得更快了。如今,数字经济已经成为桐乡发展最快、最具想象空间的产业,也是桐乡的地标产业。


当“沉睡”的数据被“唤醒”,车间变“聪明”了,企业“上云”了,“互联网+”为桐乡产业转型升级插上了腾飞的翅膀。数字活水不断流入桐乡经济的发展血脉,浇灌出一片生机勃勃的发展新气象。


小小“+”号

加速向“智造”迈进


桐乡素来是工业强市,拥有市场主体16万余个,企业4万多家,用“顶天立地、铺天盖地”来形容一点都不过分。当世界互联网大会带来的红利加速释放时,如何推动传统产业,尤其是传统制造业不断向中高端迈进?向数字要效益,成为了催生经济发展新动能的发力点。


桐乡产业数字化的第一步,便是建立数字车间、黑灯工厂,让“笨重”的机器变得更加轻巧和灵活。


智能仓储、智能裁剪、智能缝纫,难以想象,如此多的智能化数控场景,会在一家服装企业实现全景式呈现。作为乌镇的一家本土企业,嘉兴恒美服饰有限公司可谓是近水楼台先得月,于2018年触“网”蝶变,开启了智能化改造。


如果说,此前从密集型传统产业成功突围,靠的是创意时尚道路。那么实现传统产业的转型,恒美选择用数据驱动生产。“世界互联网大会举办了一届又一届,作为本土企业,也应积极拥抱互联网,用长远的、发展的眼光看企业发展。”公司企管部负责人冯晓说。


图片


乌镇峰会红利释放下,“恒美服饰”大手笔投入智能工厂。自动模板机将操作难度高的零部件变成了标准件,实现1台机器代替2至3人,自动分拣系统通过一块芯片精准识别出产品的款式、尺码、颜色,省去人工分拣环节……短短几年时间,企业数字化改造从无到有。冯晓说,得益于智能制造,企业生产效率提升了近30%。


尝到甜头的恒美服饰,在智能制造的道路上大刀破斧前行。因为觉得引进设备的很多功能不符合实际需求,去年,企业还专门成立了设备研发部门,研发符合自身实际和产品特性的自动化设备。眼下企业投资打造的智能工厂二期项目也即将投产,有了5G、物联网等技术助力,企业智能化水平将上一个新台阶。


对于企业而言,从“制造”迈向“智造”,最直观的感受便是一道加减法——运行效率、生产质量的提升,运行成本的下降。


图片


京马电机直流电机智能数字化车间内,智能组装工序全部实现了自动化流水线操作。“从原材料到产品产出,智能组装工序每条生产线只需要2名工人,生产效益进一步得到提升。”公司制造部部长毛黎军介绍。


图片


联洋新材行政管理总监徐国洪则是亮出了一张“会动”的5G数字化车间可视图。图上,车间设备数量、产品生产进度、下单时间数量等情况一目了然,甚至连每台设备的单位产量和能耗也能清晰地显示。


值得一提的是,不少桐企更是主攻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勇闯数字技术“无人区”,攻破一批“卡脖子”难题,填补一批国内空白和盲区。


图片


浙江鑫可传动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一条生产线只需要七八个工人,每85秒就可以下线一台变速器,不仅打破了“国产数控机床很少有机会组成产线”的难题,更实现了变速器生产的自主可控。


图片


普通设备需要10分钟才能生产出来的零部件,双环传动(嘉兴)精密制造有限公司只需10秒钟就能搞定,这也是德国采埃孚公司首次将高端乘用车变速箱齿轮移至中国生产。


图片


“智造”为企业带来的更是竞争力的不断凸显。尤其是面对疫情这场大考,产业数字化为桐乡企业增添了强劲的“免疫力”,充足的内生力量也让其能够化危机为先机,进而创造胜机。诚如浙江曼得丽涂料有限公司总经理沈屹桐所言,得益于“机器换人”,在当下多变的环境中,我们能比别人更快一步应对,抢滩发展高地。


2020年,桐乡两化融合发展总指数达101.89,连续6年保持增长,稳居全省第一梯队前列,工业应用指数居嘉兴首位。累计实施数字化改造项目1107个,成功创建省级以上产业数字化领域示范试点23项。


当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时,一个小小的“+”号,正渗入农业、现代服务业等领域,迸发出全新的业态、模式和生态。


图片


华腾牧业智能化猪舍里,1万多头猪佩戴上了智能耳标,实行“一猪一码”。通过内置电子芯片,企业可实时监测追溯生猪存栏、出栏、死淘、定位等情况,同时配合环境控制系统、自动饲喂系统和智能机器人等,实现生猪养殖全生命周期精密智管。


图片


振石集团浙江宇石国际物流有限公司以现有ERP系统大数据为基础,重新开发设计搭建智能化物流平台,通过智能化数据分析,得出人、车、货三者之间的最优解,不断提升车辆的使用效率。


链动未来

数据“云”上见


产业数字化不仅仅是数字车间那么简单,如果要问当下工业领域什么词最火?非“未来工厂”莫属。


什么是未来工厂?

按照浙江省培育建设“未来工厂”试行方案的要求,未来工厂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先进制造业充分融合的智能制造标杆企业。也就是说,未来工厂不仅仅是数字车间,更是全业务链数据管理系统。


诸多数字技术如何集成在制造端,向上承载智能制造应用生态,向下接入海量工业大数据?且看巨石玻璃纤维未来工厂。


玻璃纤维作为工业强基的战略性新材料,在风电、5G、交通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巨石集团充分应用数字化孪生技术,结合玻璃纤维智能制造系统架构,对全流程工艺和关键装备进行3D仿真建模,实现生产运营的数字化和智能化。


作为全省首批未来工厂,巨石集团搭建了状态感知、嵌入式计算等一揽子系统工程,实现了智能装备、智能系统与人的互联。“如今一条生产线要切换产品,只需公共大数据中心调取该产品的相关参数,直接切换就可以了,再也不需要工人去每台机器上调整试验了。”中国巨石科技管理部总经理顾桂江介绍。


图片


这个被誉为“中枢大脑”的工业大数据中心,集成ERP、MES、PLM等系统,集运营、制造、控制于一体,构建起了产品的全生命周期价值链。


基于工业互联网打通需求侧和供给侧,以数据为主线贯通产业链上下游,已成为越来越多企业提升数字化、智能化水平的选择。


基于云平台,浙江嘉名控股有限公司工况自动监控系统里,还能实时查看全市企业的环保设备运行数据。对于工人来说,不用到现场就能对工业设备进行远程监控;而对于环保部门来说,足不出户就能对企业的环保设备进行实时监管。


新澳股份打造的羊毛纱线生产数智工业互联网平台,则覆盖产业链协同和企业生产车间协同,有效提升了产品合格率,大幅缩短了交付周期,进一步优化仓储物流的流程和响应周期。


自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以来,短短7年间,桐乡“上云”企业从0家增长到6548家。其中,去年以来,我市新增“上云”企业1509家。截至目前,我市累计建成企业级、行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15个,其中省级以上示范试点平台5个,入选国家级智能制造项目5个,入围省级“未来工厂”3家。


产业大脑

向“生态构建”跃升


在产业数字化转型的道路上,桐乡并不满足于此。传统制造业优势明显的桐乡,如何助力产业链提档升级?构筑“产业大脑”,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由“平台赋能”向“生态构建”跃升,便是桐乡的下一个目标。


作为数字经济系统建设的核心支撑,“产业大脑”融合政府侧和市场侧,贯通生产端与消费端,既能描绘经济运行态势,洞察产业链情况,还能多维度展示产业信息、各区域产业和企业的行业趋势,为企业生产经营提供数字化赋能,为产业生态建设提供数字化服务。


图片


桐乡的动作是从化纤制造业开始的。自2017年起,桐乡正式启动化纤制造业改造提升工作,以行业龙头为引领,全面推动化纤制造业改造提升,并建设了化纤行业全国唯一的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国家二级节点。截至目前,化纤节点已为27家企业提供产品标识注册、解析和溯源服务,标识注册量达1.5亿。


不止于此,桐昆集团、新凤鸣集团等行业龙头企业更是将信息化部门业务独立出来,并以此为基础,培育了一批具有特色的工业信息工程服务企业,提升“产业大脑”建设规模化服务能力。


诚如新凤鸣集团首席信息官、桐乡市五疆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王会成所言,在万物互联的时代,独善其身越来越不可能。“依托凤平台这个国家级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平台,新凤鸣在对内赋能的同时,还对外为区域和行业企业提供专业化服务,五疆发展就是新凤鸣集团专门剥离智能化服务业务成立的公司。”他说,去年五疆发展已服务国网、农行、久立等央企、民企59家,合同金额超千万元。


图片


今年,桐昆集团携手世界500强企业联想集团,打造了桐乡首家工业科技服务企业——浙江恒云智联数字科技有限公司。据悉,恒云智联融合了桐昆的行业优势和联想在5G、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端边云网”等方面的技术优势,已为多家制造业企业提供了数字化转型和规划、智能化创新平台、智能制造技术等产业数字化的技术服务,链动上下游更多企业,降低中小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的门槛。


值得一提的是,在共同富裕的新图景下,恒云智联还将目光聚焦智慧乡村、智慧教育、智慧园区等领域,构筑起智慧乡村等应用场景,在让技术积累转化为企业效益的同时,也让做大分好“共同富裕”这块蛋糕更显生动。


就在前不久,桐乡与百度签署合作协议,双方将共同建设新材料及时尚产业工业互联网平台、合纤产业大脑及智能工业互联网平台,深度推进以“产业大脑+未来工厂”为核心的业务场景数字综合应用的建设落地。可以期待,有了百度在AI、区块链、云计算等领域的优势助力,“桐乡智造”将更进一步。


多点发力

数字动能澎湃


你难以想象,在一个江南小城,能有多少5G基站。自2019年3月嘉兴第一个符合商用网标准的移动5G基站在乌镇建成开通以来,我市高水平建设5G基站和网络。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5G基站1305个,数量居嘉兴第一,覆盖率达70%。


今年,浙江对全省90个县(市、区)的数字经济发展情况进行了综合评估,并发布了《浙江省数字经济发展综合评价报告》。我市基础设施一项,位列各县(市、区)第6位。在推进数字经济新基建过程中,我市已逐步形成5G、超算中心、国际互联网数字专用通道和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为支撑的新基建高地。


图片


处于新旧动能转换重要时期的桐乡,如何在这场数字化的赛跑中,让传统产业这头“大象”跳舞?坚持从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发力,仅是桐乡牢牢稳住发展“底盘”的缩影。


近几年来,我市每年投入近百亿元实施超千项数字化改造项目,推动更高水平的产业迭代升级。为推进数字经济发展,桐乡先后出台《桐乡市2019年工业企业智能化技术改造实施方案》《桐乡市工业企业智能化技改诊断行动方案》等,聚焦产业数字化转型,通过诊断服务,引导和鼓励全市规上企业实施“机器换人”技改投资、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以及智能制造新模式应用。


与此同时,《桐乡市加快推进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桐乡市关于进一步支持工业企业技术改造奖励细则》等配套政策也相继出台,明确财政专项资金重点扶持工业互联网、未来工厂、机器换人、企业上云等数字经济类项目,让企业加快数字化步伐更添底气。


今年,桐乡将产业发展格局优化为“1+3+1+X”,将数字经济放在桐乡经济建设中更加突出的重要地位、引领地位、核心地位,将数字经济确立为桐乡的地标产业,举全市之力进行打造。如今,“无经济,不桐乡”“无数字,不桐乡”已然成了百万桐乡人的强烈共识和自觉追求。


可以看到,桐乡正用自己的行动,不断思考、探索、实践数字经济跨越式发展这个“第一课题”,全力交出一张用“数字”秘钥开启“智造”未来的答卷。


文章来源:桐乡发布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为尊重版权,我们尽量标注文章来源,若不愿被转载或涉及侵权,请及时通过在线客服和邮箱联系,邮箱地址:wutongtai@wttai.com,我们将第一时间予以删除】